上半年,以光伏、風電為代表的中國新能源產業雖然取得了快速發展,但其發展內容和趨勢卻呈現出不同局面。光伏業受到新增建設放緩和補貼政策退坡的影響,面臨著降低發電成本、優化發展規模、提高運行質量的嚴峻挑戰;風電行業則加快推動海上風電和分布式風電發展步伐,在此前連續兩年裝機量下滑的態勢下,實現了局面的扭轉。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近日發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基建新增發電生產能力5211萬千瓦,其中水電249萬千瓦、火電1515萬千瓦、核電113萬千瓦、風電753萬千瓦、太陽能發電2581萬千瓦,太陽能發電比上年同期多投產219萬千瓦,太陽能發電新增發電生產能力占全國基建新增發電生產能力接近一半。
近年來,以光伏、風電為代表的中國新能源產業取得了快速發展,裝機量躍居世界第一。追求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行業的全新目標。今年上半年以來,隨著國家一系列規范和引導行業發展的指導性文件出臺,從嚴控規模、提升標準、鼓勵就地消納等方面對新能源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新能源產業將從高速增長走向高質量發展。
光伏進入戰略調整期
雖然上半年光伏行業仍然保持了較快的增長勢頭,但是行業無疑已經進入了戰略調整期。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合理把握發展節奏,優化光伏發電新增建設規模,暫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電站建設規模,在國家未下發文件啟動普通電站建設工作前,各地不得以任何形式安排需國家補貼的普通電站建設。此外,將進一步降低光伏發電補貼強度。
“我國光伏發電歷經成長起步、產業化發展、規模化發展等階段,當前發展的重點需要從擴大規模轉向提質增效、推進技術進步。需要從更有利于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著力推進技術進步、降低發電成本、減少補貼依賴,優化發展規模,提高運行質量,推動行業有序發展、高質量發展。”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李創軍表示,這將成為今年及今后一段時期光伏發電發展的基本思路。
風電裝機下滑態勢被扭轉
在光伏行業調整的同時,風電行業卻迎來了好消息。近日,國家能源局發布的1月份至6月份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全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17096萬千瓦,累計平均利用小時數為1143小時,同比增加159小時;新增裝機753萬千瓦,同比增加152萬千瓦,同比增長25.29%,增速創近3年新高。這意味著,中國風電裝機過去兩年連續下滑的態勢已被扭轉。
與此同時,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棄風電量和棄風率實現“雙降”。業內人士認為,在今年加快推動海上風電和分布式風電發展,以及繼續推進可再生能源消納問題的背景下,風電行業或迎逆轉。
經過多年的穩步發展,無論是在可開發的資源量上,還是技術政策層面,我國海上風電目前已基本具備大規模開發條件。記者了解到,福建省計劃到2020年底海上風電裝機規模達到200萬千瓦以上。廣東省則在全省規劃了23個海上風電場址,總裝機容量為6685萬千瓦。江蘇規劃到2020年累計建成海上風電項目350萬千瓦。目前,這些地區正在積極為發展海上風電完善配套政策。
同時,分散式風電也被認為是風電行業發展的下一個重點。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表示,“十三五”期間,我國風電開發重心向中東南部轉移已成必然之勢。但這些地區地形復雜,多為山地和丘陵,可供集中連片開發的區域越來越少,大規模開發模式越來越沒有用武之地,未來分散式開發將成為主要模式之一。
“就目前而言,要真正開發好分散式風電,還必須破解審批流程復雜、電網接入要求不明確、融資難、征地更難等現實問題。”秦海巖補充說。